新闻中心

安徽农妇捡回被弃6次的女婴捡破烂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

  1992年,一个年近50的安徽农妇,捡回了一个被人遗弃6次的女婴,靠捡破烂把她养大。如今30年过去了,养女是怎么报答她的?

  这个善良的老妇人名叫胡杏珍,老家在安徽省安庆岳西县,是一个很朴实的农村百姓。年轻时,她在父母长辈的安排下,嫁给了自己的丈夫,婚后一直过得很不错。

  可惜,他们没生育孩子,胡杏珍一直觉得很遗憾,总感觉自己有些对不起丈夫。不过,丈夫却没有太过在意,一如既往地照顾她。

  丈夫的体贴和理解,让胡杏珍特别感动,她心里的愧疚,不由得又多了几分。她知道,两人早晚会变老,需要有个孩子养老送终,于是有了收养孩子的想法。

  胡杏珍的想法,很快就得到了丈夫的支持,他也觉得,有个孩子能让这个家看起来更完整一些。

  在丈夫的鼓励和帮助下,胡杏珍四处打听了一番,结果还真找到了一个需要收养的小女孩。

  想要收养孩子就能找到,看起来是个巧合,实际上却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必然结果。

  那时候,农村的人口很多,一个家庭生育三五个孩子,是很正常的事情。部分家庭因为比较穷苦,没有很好的方法照顾所有的孩子,会把孩子送给别人抚养,有些狠心的父母,甚至会把孩子直接遗弃。

  胡杏珍收养第一个女婴后,对她很重视,一直把她当亲生女儿照顾。因没有生育经验,她照顾女婴时总是患得患失,生怕孩子有个三长两短。

  很多时候,胡杏珍半夜都要起来几次,确定孩子没什么问题后,她才会放心地睡下。

  碰到不懂的问题,胡杏珍会抱着孩子找街坊邻居请教,认真学习育儿经验。丈夫看胡杏珍如此重视这一个孩子,总担心她累坏身体,会时常帮她分担一些压力,让她多休息一下。

  夫妻二人的生活条件不太好,但是对收养的女婴却很好,不忍心让她受任何委屈。他们一直盼着养女能健康成长,可是残酷的命运,却狠心夺走了养女的性命。

  女孩2岁时,不幸患了重病,胡杏珍和丈夫拿出家中的积蓄,四处求医问药,结果还是没有保住她的性命。

  养女的不幸夭折,对胡杏珍来说,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,她痛苦地哭泣了好久,总是以泪洗面。

  丈夫的心里也不好受,但是他不敢在胡杏珍面前露出太过悲伤的表情,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,他要是崩溃了,胡杏珍只会变得更难过。

  在丈夫的陪伴下,胡杏珍的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,夫妻二人的生活,也恢复了平静。

  痛失养女的悲惨遭遇,给胡杏珍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冲击,她原本打算跟丈夫相依为命,再也不考虑收养孩子的事情,结果一个事情的发生,再次改变她的想法。

  有一天,胡杏珍跟街坊邻居闲聊,突然听人说,附近有个女婴,才出生40天就被人先后遗弃了6次。

  胡杏珍听了之后,心里特别难受,她不由得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养女。她当初为了照顾养女,几乎倾尽了一切,她实在没办法想象,那些人为何会那么狠心,居然会如此残忍地对待一个刚出生仅40天的女婴。

  女婴的悲惨遭遇,唤醒了胡杏珍心里的悲痛,她本能地觉得,自己应该收养这一个孩子,不能再任由孩子颠沛流离。

  于是找到了那个被人多次遗弃的女婴,看到女婴的第一眼,胡杏珍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,因为这一个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,女婴面黄肌瘦,呼吸也很微弱,如果没有人照顾的话,肯定活不下去。

  胡杏珍知道,收养一个孩子不是容易的事情,于是抱着孩子回家,跟丈夫商量了一下。

  丈夫最初是拒绝的,原因很简单,他们之前收养过一个孩子,花了家里大部分积蓄,很难再照顾一个年幼的婴儿。

  还有就是,丈夫觉得女婴会被人遗弃那么多次,原因是得了什么病,以他们的能力和经济条件,很难养活一个孩子。

  胡杏珍之前痛失养女的模样,早就深深地印在了丈夫的心里。要是第二个孩子也出事的话,胡杏珍肯定会更加难受,甚至会彻底崩溃。

  丈夫不愿意让胡杏珍再次伤心欲绝,狠心拒绝了她的要求,让她把女婴送走。胡杏珍知道丈夫是在关心自己,但是她不愿意放弃这个可怜的孩子。

  因为这一个孩子真的已经无家可归了,直接把她送走,害她丢了性命,那就是造孽啊。

  胡杏珍不愿意让小女孩继续颠沛流离,坚持收养她,还给她取名“王冬红”,希望孩子能熬过“寒冬”,将来过上“红红火火”的好日子。

  丈夫看胡杏珍心意已决,也没有继续拒绝,咬牙答应了下来。说到底,丈夫也是一个心软的人,不是真的冷漠。

  胡杏珍和丈夫收养王冬红之前,他们家里没多少存款,粮食也不多,夫妻二人只能勉强维持生活。

  多养活一个婴儿,不光是多一双筷子,多一个碗那么简单。婴儿的身体非常稚嫩,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吃东西,必须吃一些比较柔软,容易消化的东西,不然的话,很容易因为消化不好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
  一般的孩子,要么吃母乳,要么吃奶粉,胡杏珍没有生育过孩子,无法给孩子喂养母乳。她家里也很穷苦,买不起奶粉。

  思来想去,胡杏珍想出了一个办法,她把家里的米,熬成了软烂的米糊,然后一点一点喂女婴吃。胡杏珍家里的粮食不多,她给养女煮米糊用的米,是她自己的口粮。她自己总是去外面挖野菜,随便吃点东西,勉强填饱肚子。

  胡杏珍的丈夫也没有闲着,他为了挣钱养家,去了外面打工,每次领到工资,他都会托人给家里送去一部分,自己只留下很少的钱当生活费。

  胡杏珍没有出去打工,除了耕种农田和做家务之外,她最大的任务就是照顾孩子。她知道丈夫在外面打工不容易,每次收到丈夫寄回来的钱,都会小心翼翼存起来,一点都不舍得花。只有必须买东西的时候,她才会拿出一点钱出去购物。

  夫妻二人小心翼翼经营着这个小家庭,不敢发生任何意外。因为他们了解,这个家就像海上的一叶扁舟,稍微有点风浪,就可能让整个家庭支离破碎。

  谁都知道,幸福安康的生活很好,都不愿意遭遇磨难,可是残酷的命运,却总是不期而至。

  胡杏珍的丈夫去外面打工时,因为安保设施出了点问题,不幸从楼上摔了下来,被迫进了医院。

  经过抢救后,丈夫勉强保住了性命,却留下了终身难以痊愈的残疾,只能瘫痪在床,被动地接受别人的照顾,没有很好的方法再像之前那样外出打工赚钱。

  因为这次意外,胡杏珍一家花了很多钱,还欠了不少债务,她既要照顾年幼的孩子,又要照顾瘫痪的丈夫,每年都过得非常辛苦。

  就算是这样,胡杏珍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,她没多少文化,但是她很清楚,抱怨毫无意义,只有坚持到底,才能看到希望。

  丈夫的撒手西去,对胡杏珍来说,跟天塌了差不多。从结婚算起,丈夫一直为她遮风挡雨,让她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。她总觉得丈夫可以跟自己白头到老,从来都没有想过他会丢下自己独自离去。

  可惜,胡杏珍不管多悲痛,她的丈夫也不可能活过来,她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悲惨的结果。

  多年以后,胡杏珍回忆那段历史时,一脸悲痛地说,那时候真是太难了,她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,连个找人诉苦的地方都没有,只能独自哭泣,经常是整夜整夜地哭,直到哭不出来为止。

  最痛苦的时候,胡杏珍想过自尽,好几次她险些动手。让她继续咬牙坚持的不是别人,而是懵懂无知的养女王冬红。

  王冬红当时实在是太小了,胡杏珍要是撒手西去的话,谁也不知道王冬红会变成什么样。

  丈夫还活着的时候,胡杏珍时不时可以收到丈夫寄回来的钱。丈夫没了,她只能自食其力。为了多挣一点钱,胡杏珍干过很多辛苦的工作。

  她给街坊邻居干过家务,也曾拿着自己种的蔬菜走街串巷四处贩卖,还捡过破烂。

  在这些工作中,胡杏珍最大的经济来源,就是捡破烂,勤快一点的话,一天能捡到很多塑料瓶和纸箱,送去废品站后,可以换一点钱。

  胡杏珍自己不舍得花钱,总是能省就省,只有给养女王冬红买东西时,才会稍微大方一点。

  日子一天天过去,胡杏珍的白发慢慢的变多,脸上的皱纹也慢慢变得明显,但是她身上的压力却大了起来。因为王冬红逐渐长大了,需要上学读书,要交学费,也要买学习用品。

  胡杏珍年轻时,因为家庭条件不好,没有读过几年书,但是她很羡慕那些可以读书的孩子。她总觉得,多读书的人,将来能有出息,也把王冬红送进了学校。

  人常说,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,被胡杏珍抚养长大的王冬红,从小就知道生活不容易,不想让母亲太过劳累,总是帮母亲干家务。

  小学的学费,一般都不高,就算是这样,胡杏珍也是花了很多时间才勉强凑出来。王冬红上了初中,学费多了不少,胡杏珍东拼西凑了一段时间,也算是勉强凑了出来。

  胡杏珍辛苦凑钱的场景,深深地刺痛了年幼的王冬红,她不止一次地哭着对胡杏珍说,妈妈,我不想读书了,你别那么辛苦了。

  胡杏珍总是耐心地对王冬红说,孩子,不读书怎么行呢,你一定要读书,而且要好好读书,将来找份好工作,你要是有了出息,妈也能跟着过好日子。

  话是这么说,但是胡杏珍并没有想让王冬红报答自己,她只是单纯地想把孩子抚养成人。

  在胡杏珍的耐心劝说下,王冬红放弃了辍学的念头,继续在学校里读书,她学习时很认真,不敢浪费一点时间,学校老师对她很认可,给了她不少帮助。

  初中毕业后,别的孩子都是趁着假期肆意玩耍,王冬红却去了镇上的一家餐馆,起早贪黑地工作。

  因为她知道,高中的学费比较高,她不想让母亲为难,想自己通过打工赚点钱,把学费攒出来。

  那段时间,王冬红白天在餐馆打工,晚上回家还要挤出一点时间继续读书,希望入读高中后能有更好的成绩。这样的生活很充实,也很辛苦,王冬红很快就消瘦了几分。

  临近开学时,王冬红虽说靠打工赚了不少钱,但是这些工资并不足以缴纳学费,还差了很多。她很绝望,再次产生了辍学的想法。

  巧合的是,王冬红产生辍学的念头后,还没有离开餐馆,就遇到了初中的班主任。

  她看到初中班主任时,有些惶恐,还有些自卑,不知道该如何是好,班主任看她在店里打工也很诧异,知道她在为高中的学费发愁,班主任心里很难受,当即决定帮她一把。

  王冬红的家庭确实很困难,公益组织核实她家的情况后,专门举办了一个公益捐款活动。

  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,王冬红顺利地上了高中,还以相对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学业。

  胡杏珍是一个很善良的人,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,她经常对王冬红叮嘱说,别人好心帮了咱们,要记在心里,将来有机会多做点好事回报大家。

  王冬红每次听了这话都会郑重其事地点头答应,不过她总是在心里默默地加上一句:您的养育之恩,我也会一直记在心里,一辈子都不会忘。

  完成学业后,王冬红找了份工作,她跟胡杏珍一样,都是勤劳节俭的人,每次领了工资都不舍得乱花,她会留起来,给胡杏珍买点好东西。

  胡杏珍总是笑着对王冬红说,我不爱吃这么多东西,吃了消化不了,你还年轻,多吃点。王冬红知道她是不舍得吃,变着法地哄她吃点。

  王冬红有了稳定工作后,母女二人的生活,显著改善了不少。胡杏珍觉得,养女总是陪着自己不是办法,经常劝她早点结婚,组建属于自身个人的家庭。

  王冬红很听母亲的话,找了个可靠的男人。结婚时,王冬红没有提太多的要求,只是希望男方能体谅自己的母亲,帮自己照顾一下。

  王冬红的丈夫,也是一个比较淳朴的人,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来,两人婚后过得很好,还生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。

  为了多挣点钱,王冬红拿自己攒的本钱,在县城里开了个小店,做起了生意。自己做生意打拼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,王冬红经常忙得顾不上休息,很多时候半夜都要处理工作。

  胡杏珍知道女儿在城里很忙,在老家安心地过日子,也不要求女儿回来看自己,只是会默默地遥望着县城的方向,思念着不知道在干什么的女儿。

  其实,王冬红也很思念母亲,她辛苦工作,最大的动力就是希望多挣点钱,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
  不过,王冬红并没有以工作繁忙为理由冷落母亲,她一直觉得,工作忙是一回事,能不能回家看望母亲是另一回事。

  工作是永远都做不完的,就算是再忙都能挤出时间回家看望家人,或是打电话问候一声,不可能忙的一点时间都没有。总是以工作繁忙为理由不跟家里联系的人,说到底还是不够重视。

  王冬红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做的,她只要一有时间就回家陪母亲,帮她做点家务。

  从县城到农村距离不是很远,但是来回奔波也很麻烦,王冬红觉得母亲独自在家不方便,害怕她出事时自己来不及赶回去,经常劝母亲搬到县城里跟自己一起生活。

  胡杏珍知道女儿是好意,也跟着王冬红来过几次县城,但是她在城里住不惯,总是住一两天就想回去。

  除了女儿一家之外,胡杏珍在城里几乎不认识别人。女儿和女婿出去工作了,家里的孩子也要去上学,她只能独自在家,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

  因此,胡杏珍特别想回农村,跟城里相比,农村没那么繁华,但是人情味更浓一些。老人们总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,聊聊家常,偶尔说点过去的事情,说说笑笑,其实也挺好。

  王冬红也知道,母亲在县城里住的很难受,让她一直在城里过日子的话,也容易出问题,所以没有强行挽留,很快就把她送了回去。

  王冬红心想着,既然母亲不愿意在县城里生活,那就把老家的房子翻盖一下,让母亲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。

  这么多年以来,她为了照顾王冬红,已经拼尽了全力,没有很好的方法翻盖房子,只能住在又老又破的旧房子里。

  胡杏珍老家的房子,因为年久失修,早就变成了危房,王冬红想为她翻盖房子时,当地政府正好也颁布的危房改造政策,所以她很快就展开了行动。

  王冬红的丈夫对此事非常支持,夫妻二人一起凑了笔钱,请人为胡杏珍翻盖旧房。

  在农村翻盖房子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不仅需要花钱雇人,还得购买水泥和砖瓦等原材料,有很多事情要操心。

  修房的时候,施工队的工作人员对王冬红说,老房子所在的地方比较特殊,只有一个很小的路通向外面,运输材料很麻烦,有些东西甚至都运不过来,会极度影响盖房的进度。

  为此,王冬红专门把旁边的一个茶园买下来,开辟了一个比较宽的道路,方便时施工队运送建筑材料。

  施工开始后,一直进行的非常顺利,一座两层高的小别墅,很快就被盖起来了。胡杏珍看到新房子后,很幸福的笑了起来,王冬红看着母亲的笑容,也不由得流出了幸福的泪水。

  王冬红为胡杏珍翻盖房子时,村里人都很羡慕,大家都说,胡杏珍养了个好女儿。王冬红却说,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。

  王冬红一直认为,自己当初能被胡杏珍捡到,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荣幸。若不是胡杏珍的话,她早就没命了,根本活不到现在。

  有人曾问王冬红,现在有条件了,有没有想过寻找亲生父母。王冬红坦然解释说,很早以前,她确实有过那样的念头,但是她早就放弃了。如今,她的心里只有一个母亲,那就是辛苦把自己抚养长大的胡杏珍。

  王冬红为胡杏珍翻盖别墅后,还是经常会回老家探望她,一如既往地帮她做点家务,照顾她的衣食起居。

  谈起自己的未来时,王冬红表示,她想继续做生意,如果有机会的话,把规模再扩大一些,要是能多找几个人帮忙的话,她就能多腾出一点时间回家照顾母亲了。

  王冬红始终没有忘记初衷,一直把母亲的事情放在心上。她和胡杏珍的故事被传出后,感动了不少人,还被评为了岳西县第三届道德模范。

  知道这一个故事的人都说,王冬红是个孝顺的孩子,没有辜负胡杏珍的辛苦抚养。王冬红却说,自己做的还远远不足,她养我小,我养她老,这是天经地义的事。

  这是王冬红对母亲的承诺,也是她以后会坚持做的事情。自古以来,我们从始至终在弘扬孝道,王冬红对养母的孝敬,符合传统价值观,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 
地址: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春华路    服务电话:0872-2335866
传真:0872-2335808    邮箱:/
华体会体育版权所有©2018-2023
滇公网安备53290102000372号 滇ICP备12002676号